1、何為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對食物鏈中任何組織的要求》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2005年9月1日發布的通用國際標準,簡稱ISO22000。它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的使用指導標準,又可作為認證和注冊的審核標準,同時也是在整個食品供應鏈中實施HACCP的一種工具。
ISO22000是基于HACCP原理開發的一個自愿性國際標準,是對各國現行的食品安全管理標準和法規的整合,是一個統一的國際標準。主要內容是針對食品鏈中的任何組織的要求,適用于從飼料生產者、初級食物生產者、食品制造商、儲運經營者、轉包商到零售商和食品服務端的任何組織,以及相關的組織如設備、包裝材料、清潔設備、添加劑和成分的生產者。最終的目的是通過對供應鏈的控制,達到提供安全的最終端產品,既滿足消費者又可采用的食品安全規則。
2、實施ISO22000標準的好處
1) 提升組織形象和可信度,增加市場機會;
2) 運用過程管理模式,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和安全度;
3) 建立起應急準備和相應措施,更好地進行危機應對;
4) 表明對法律法規遵守,減少法律風險支出;
5) 易于與其他體系整合,降低總體運營成本
3、ISO22000不同于HACCP的特點
1) 標準適用范圍更廣。ISO22000標準與HACCP相比,突出了體系管理理念,將組織、資源、過程和程序融合到體系之中,使體系結構與 ISO9001標準結構完全一致,強調標準既可單獨使用,也可以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標準整合使用,充分考慮了兩者兼容性。ISO22000標準適用范圍為食品鏈中所有類型的組織,比原有的HACCP體系范圍要廣。
2) 強調了溝通的作用。溝通是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重要原則。顧客要求、食品監督管理機構要求、法律法規要求、以及一些新的危害產生的信息,須通過外部溝通獲得,以獲得充分的食品安全相關信息。通過內部溝通可以獲得體系是否需要更新和改進的信息。
3) 體現了對遵守食品法律法規的要求。ISO22000標準不僅在引言中指出“本標準要求組織通過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以滿足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而且標準的多個條款都要求與食品法律法規相結合,充分體現了遵守法律法規是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前提之一。
4) 提出了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計劃的重要性。“前提方案”是整個食品供應鏈中為保持衛生環境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和活動,它等同于食品企業良好操作規范。操作性前提方案是為減少食品安全危害在產品或產品加工環境中引入、污染或擴散的可能性,通過危害分析確定的基本前提方案。HACCP也是通過危害分析確定的,只不過它是運用關鍵控制點通過關鍵限值來控制危害的控制措施。兩者區別在于控制方式、方法或控制的側重點不同,但目的都是為防止、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將食品安全危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行動或活動。
5) 強調了“確認”和“驗證”的重要性。 “確認”是獲取證據以證實由HACCP計劃和操作性前提方案安排的控制措施有效。ISO22000標準在多處明示和隱含了“確認”要求或理念。“驗證”是通過提供客觀證據對規定要求已得到滿足的認定。目的是證實體系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ISO22000標準要求對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計劃及控制措施組合、潛在不安全產品處置、應急準備和響應、撤回等都要進行驗證。
6) 增加了“應急準備和響應”規定。ISO22000標準要求最高管理者應關注有關影響食品安全的潛在緊急情況和事故,要求組織應識別潛在事故(件)和緊急情況,組織應策劃應急準備和響應措施,并保證實施這些措施所需要的資源和程序。
7) 建立可追溯性系統和對不安全產品實施撤回機制。ISO22000標準提出了對不安全產品采取撤回要求,充分體現了現代食品安全的管理理念。要求組織建立從原料供方到直接分銷商的可追溯性系統,確保交付后的不安全終產品,利用可追溯性系統,能夠及時、完全地撤回,盡可能降低和消除不安全產品對消費者的傷害
通過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企業向政府和消費者證明自身的質量保證能力,證明自己有能力提供滿足顧客需求和相關法規的安全食品和服務,因而有利于開拓市場,獲取更大利潤;
也是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生產安全食品,提高置信水平的保證。企業要申請認證應滿足幾個基本條件:
一、產品生產企業應為有明確法人地位的實體,產品有注冊商標,質量穩定且批量生產;
二、企業應按GMP和ISO22000管理體系的要求建立和實施了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并有效運行;
三、企業在申請認證前,ISO22000體系應至少有效運行三個月,至少做過一次內審,并對內審中發現的不合格實施了確認、整改和跟蹤驗證。
當企業具備了以上的基本條件后,可向有認證資格的認證機構提出意向申請。此時可向認證機構索取公開文件和申請表,了解有關申請者必須具備的條件、認證工作程序、收費標準等有關事項。這時認證機構通常要求企業填寫企業情況調查表和意向書等。當然,不同的
認證機構對此有不同的要求。在正式申請認證時,申請者應按認證機構的要求填寫申請表,提交食品安全管理手冊、程序文件、SSOP、ISO22000計劃書及其他有關證實材料供認證機構文件審核。 認證機構對申請企業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查,決定是否受理申請。如果決定受理申請,則雙方簽定合同;如果不受理,認證機構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者并說明理由。文件審查主要看企業編寫的體系文件能否滿足相關認證標準的要求,衛生標準控制程序(SSOP)能否滿足GMP的要求,ISO22000計劃書制定的是否合理,危害分析是否充分等。
當簽定了認證合同后,認證機構一般按如下程序進行審核:組成審核組、文件審核、初訪或預審核、現場審核前的準備、現場審核并提交報告。對于申請產品
ISO22000認證的企業,還要進行產品型式檢驗,認證機構根據規定要求審查提交的質量體系審核報告和產品形式檢驗報告后,編寫產品質量認證綜合報告,提交認證機構的技術管理委員會審批,據此作出是否批準認證的決定。對批準通過認證的企業頒發認證證書并進行注冊管理。對不批準認證的企業書面通知,說明原因。 認證證書上注明了獲證企業的名稱、生產現場地址(如為多現場應注明每一現場的地址)、體系覆蓋產品、審核依據的標準及發證日期等。獲得認證證書的企業,應按認證證書及標志管理程序的有關規定使用證書,并接受認證機構的監督與管理,認證機構將依據規定的要求作出維持、暫;虺蜂N的決定。
食品企業通過認證后還應接受認證機構的證后監督和復評。根據以ISO22000為基礎的食品安全體系認證機構認可實施指南"的有關規定,認證機構可確定對獲證企業的以ISO22000為基礎的食品安全體系進行監督審核,通常為半年一次(季節性生產在生產季節至少每季度一次),如果獲證企業對其ISO22000為基礎的食品安全體系進行了重大的更改,或者發生了影響到其認證基礎的更改,還需增加監督審核頻次。復評是又一次完整的審核,對ISO22000為基礎的食品安全體系在過去的認證有效期內的運行進行評審。
認證機構每年對供方全部質量體系進行一次復評。許多企業在建立體系之初,總希望獲證越快越好,但隨著工作的深入,企業就會認識到,建立和實施ISO22000體系實際上是一個學習和實踐的過程,必須要經過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要想順利通過ISO22000認證并取得效果,學好標準是前提,編好文件是基礎,有效運行是保證,而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時間作為基本保證條件。